筆試成績前幾名,復試中反被淘汰?
全國研究生考試,也算是廣受關注的一次大考了,尤其是如今選擇考研的同學逐年遞增,想要成功上岸似乎就變得更難了。
如果但就錄取率而言,研究生考試的成功率比高考時考上本科的概率要更低。更關鍵的是,考研跟高考的形式還不同,并非筆試成績高就能順利進入想考的院校。
每年考研國家線公布以后,都會看到不少大學生興奮地拿著“捷報”,可是也總有那么一些考生,明明筆試成績是前幾名,卻會在復試時被淘汰。
一定會有同學覺得很不甘心,其他同學明明成績沒我高,為何還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呢?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這種情況出現的常見原因,那就是“學生思維”。
筆試成績靠前,復試中反被淘汰,常常是因為3種學生思維
誤解一:考研復試是大場合,所以穿衣服越正式越好
首先我們要談的就是大學生關于考研復試中穿著打扮方面的問題。一些同學對這次考試確實很重視,不過可能用錯了方式,以為穿衣服越正式越好,是一種常見的學生思維。
雖然考研是很嚴肅的場合,但是在國內無論是升學時的面試還是求職時的面試,一般都很少穿正規西裝。這會讓考官感覺考生有點“格格不入”,只顧埋頭讀書了。
還有的學生雖然沒穿正裝,但是穿戴的首飾過于華麗搶眼,給導師留下了“這學生可能吃不了苦”的印象。建議學生們的穿著比平時略正式一點即可,同時符合考生的身份。
誤解二:有實力就行,沒必要提前給導師留下好印象
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能會有類似的想法,覺得只要自己筆試成績很突出,證明了自己在專業知識上的實力,還怕老師不會留住自己嗎。
實際上考研復試中,筆試成績還真的不是最關鍵的。不少學生提前來到想報考的院校,與老師稍作碰面,就是為了給導師留個印象。
如果不方便親自去的話,也可以通過正常合理的渠道給導師發個郵件或信息,留下自己的名字和對報考該專業的認真態度,增加自己被選上的概率。
誤解三:回答問題時講得越多,越能證明自己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考研人為了給導師留下更多的印象,所以很珍惜復試中回答問題的機會。他們講話時可能語速很快,給人很流利甚至滔滔不絕的感覺。
很多人誤以為這就一定是良好的表現,實際這也是學生思維。導師提問前都是做過考慮的,學生要在限定時間內,把最有效的東西反饋出來。
講得多不代表講得好,有時還可能起反作用,讓導師難以抓住重點,并覺得這名同學還不夠穩重。所以,復試中要沉穩、仔細和有條理地作答。
考研復試不會取消,考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但不宜太緊張
考研復試是必要的篩選,如果不做足夠的準備,筆試成績再好也可能被淘汰。很多家長會困惑,為啥不直接取消,像高考那樣按筆試分數從高往低錄取呢?
因為研究生人才的培養目標有更高的標準,只看試卷上的成績,可能會引導大學生盯著課本。這并不符合研究生教育的終極目標,所以取消基本是不可能了。
我們的考生和家長應該尊重和配合。考研人在筆試結束后,不妨專門練習復試技巧。這不是普通的面試,而涉及到考生是順利實現讀研的心愿,還是前功盡棄。
即使筆試成績好,也不能掉以輕心,而要用很認真的態度去對待。每所大學的復試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但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大學生在準備自我介紹的時候,要提煉出最有吸引力的信息,不要過于冗長也不能太簡單。接下來面試官會按照一定模式,對考生進行提問。
遇到知識盲區的話,考生不宜太緊張。其實同學們不可能所有的東西都復習到位,老師也能適當接受考生答錯。但是這時學生的反映很重要,不要立即表現出焦慮。
自然地表達出自己可能說得不是最準確的,但同時聯想相關的知識點,講出自己的一些分析也可。總之,考研人要對面試有充分的準備,但同時也要調節心態不能過度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