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覺不好,要不要準備考研二戰?

2022-1-7 15:47:05 編輯:華杰鄭州MBA培訓班 關注:

不得不承認的客觀事實是考研作為一場大型差額選拔考試,在這場選拔中,最基本的也最殘酷的原則就是優勝劣汰,每年都有很多同學順利或者曲折地到了對岸,但更多的同學是半道失去了參賽的機會。

其實考完后大家大體已經能夠清楚自己的分數了,大家可以多對一下不同機構的公共課答案,得出來的分數再和往年的國家線對照一下。至于專業課中理工科大部分是有確定解,而文科生可以自己踩點判斷一下大致的分數;

自己估計的得分與實際的分數大概在5—15分之間,在這個范圍里自己可以加一下總分并與往年的最低進入復試的分數線進行比較,相差不多就著手開始準備復試吧。

充分發揮你的主觀能動性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但是很遺憾也很無奈還有更多的同學需要思考的是——

考研失利了該怎么辦呢?

不管是為了學術,還是為了混一張學歷,其他什么原因。大家最好能清晰的認清考研對自己的價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堅持下去。

如果僅僅就是不甘心或者是盲從而考研,那么在二戰中就缺乏考研的根本動力,也是最容易放棄的,那不如早做打算。

再判斷一下敗因。如果是在這一年中自己拼盡全力,而結果依然是失敗?那么你需要考慮的就不僅僅是要不要二戰的問題,你需要反思下——學習方法。

方法論至關重要,尤其是文科的學習,如果僅僅是背誦而不理解永遠都很難取得理想的成績。

當然還要綜合考慮學校的熱門程度,報錄比,家人因素等等,現在糾結的同學可以等到國家線出來后再仔細想想。

現在先好好冷靜放松一下~

不要因為這一次的失利就否定全部的自己,考研真的只是我們人生路上的賽道之一,那么多人堵在一條賽道上,難免有人出局,你出局不代表你不行,很可能是這條賽道不適合我們能力的發揮。

要不要二戰呢?

有人問感覺真的分數太低了,調劑也沒有希望,要不要二戰呀,很失落也很不甘心?

很多時候考研二戰的過程最令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知識的高強度輸入,而是二戰需要考慮太多細節——

1、在家備考還是在學校旁租房子備考;

2、報名時諸多對二戰考生的限制;

3、脫產還是在職;

4、能不能做到不在乎別人的眼光;

5、二戰考生的檔案問題;

6、二戰又失敗呢……;

等等,很多一戰時有答案的問題到了二戰時都難以復制粘貼,更別說二戰時的精神壓力只會比一戰時更大,二戰時只會比一戰更孤獨,心態上也會更不好……

如果說一戰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自己認為可以為考研二戰節省很多的時間,但是二戰的壓力遠遠比一戰要大。

更何況,假如自己真的沒有過線,能否真的明白自己失敗在哪兒呢?

◆是學校定的太高?還是復習方法有問題?還是知識沒有掌握到位?究竟怎么做?中途又遇到目標院校專業課改革怎么辦?這些都要花大量的時間、花精力。

生活中作出一個選擇真的很容易,難的是承擔抉擇的后果,這世上也沒有好事占盡的道理。

所以也是希望大家都能理性地作出最不會讓自己后悔的決定~

或者

去考公、去工作、去考編等其實都是另一種可行性高的選擇,小編不希望考研成功與否這件事情成為大家的心魔,好像一定要用考研結果來界定自己是否優秀。

考慮清楚這些

◆首先請不要沉迷執著于所謂的名校情結,認為自己一定要考上一次名校才能證明自己人生的意義,才能證明自己不必其他人差,才代表站在了高處。

這種比較毫無意義。自身沒有足夠的實力也很難撐得起名校的牌子,估量自己的水平更重要。

◆其次,如果是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或者有志于深造,以后在高校任教等,那么二戰則是不得不的選擇,研究生學歷是必不可少的敲門磚。

◆最后,千萬不要因為不甘心而貿然去二戰,不甘心看到周圍的同學開開心心地入學,不甘心自己的努力化為空虛的泡沫,而這種不甘心說到底也只是由于自己虛榮心/自尊心作祟而產生的負面情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二戰與否,考研與否并不決定人生方向。

我們只要保證自己在某一個時間節點做出的決定不會使自己失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