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開始考研,還來得及嗎?
21年已經步入6月,22考研備戰時間只剩整整7個月時間。
天氣越來越熱了,考研復習的強度也要逐漸增強,開始早的同學要緊跟節奏,穩步推進,繼續堅持哦~
但是,還有一些才做出考研決定,在5、6月份才開始著手備考的小伙伴兒,已經落后了幾個月,現在開始還來得及嗎?
現在開始還來得及嗎?
只要努力就來得及?
如果別人對你說“追尋夢想從來都不晚”“只要努力就來得及”,你當成雞湯聽聽就可以了,來不來得及,從大的方面講,一是取決于你現在和目標院校的差距,二是取決于你當下及未來的策略和努力。
在第一個維度上,有一些不太算普適性的指標,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任燕翔老師說過考上的重要指標要看有效復習時長,即專心學習的時間,它的一般標準為1000-1500小時。
如果從今天開始復習,距離初試還有212天,每天平均有效學習時間8小時(注意這里是指有效學習時長,不是你坐在自習室里的時間),一共學習1696個小時。若能保持足夠專注,那么這個總時長就遠遠超過任老師給出的參考標準。只是,專注也并不容易做到。
大家可以選擇中等難度中等規模的考點,也就是那些看起來似懂非懂、努力一下可以解決的考點進行測算,記錄測算考點達到考試要求水平的時間。
目標院校所需復習時長=測算考點達到考試要求的時間*相同難度考點數
以一門專業課為例,如果弄懂這個考點需要10個小時的有效復習時長,再數一下這個科目有多少這樣的考點,如果有40個,那么這門科目就需要400個小時。
數學和政治也可以嘗試用此方法測算,英語不好估量,計算出來可能會有誤差。
所以,如果復習晚了,一定要規劃好自己的時間,盡可能地讓自己的有效復習時長達到目標院校所需時長!
目標院校的選擇很重要
有些人復習三個月就考上了,而有些人準備一年也沒考上,除了跟自己的努力、學習能力與方法有關之外,目標院校和專業選擇也很重要。
一般來說,考本校信息掌握得快、老師熟悉,比考外校容易些;非全相對比全日制更簡單;冷門專業會比熱門專業考上的幾率大;不考數學的也會比考數學的輕松一點……
所以,目標院校和專業最好是自己可以夠得著的,畢竟比起準備早的同學來說,我們已經少了很多沖擊名校的時間。
個人基礎有很大影響
如果你的基礎好,學習效率又高,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復習遲兩三個月,趕一趕問題不大,但一旦開始復習就要保證時間和效率,不可再猶疑和懈怠了。
如果你的基礎一般甚至不太好,但只要你抓住了接下來的時間,目標院校是通過努力可以夠得著的,也是來得及的。
經歷過考研的二戰小伙伴,如果你認真努力過,基礎肯定算是不錯的,從現在開始復習,牢記之前吃過的虧和走錯的路,今年大概率會有好結果的。
如果由于各種原因復習遲了,大家也不要太擔心,要通過努力創造成功的機會,雖然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越努力才能越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