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5大無效復習行為
一、先刷手機再學習
1、行為概覽
無效考研小劇場(一)
出宿舍前:“我一到自習室就學習!”
到達自習室后:“哎呀還差十幾分鐘八點,玩會手機,八點鐘再開始學習吧!”
15分鐘后……“哎呀這個故事真好看,不看完學習也沒法專注,時間還早,看完再學習來得及!”thousand years later……
“我還沒開始學習呢,怎么天就黑了?”
一到圖書館或教室,本意想翻開書本,卻下意識把手機掏出來。朋友圈、微博、抖音一看就停不下來,轉眼一個小時過去,陷入自責和懊悔中,結果一上午都被無效覆蓋。
2、診斷處方
如果以上癥狀經常出現,說明你嚴重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到自習室或者圖書館,干脆不要攜帶手機,是最好的治療方式。如果有一定要攜帶使用手機的場景,那么可以設置設備鎖,限制熒幕使用時間。或者可以利用一些軟件,比如設立番茄鐘來約束自己。
二、有學習計劃但沒行動
1、行為概覽
看足了經驗貼,做了詳盡的學習規劃,制訂好每天的學習計劃。信心滿滿開始學習,卻往往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自己打破原有的計劃。flag立了又倒,只有口號沒有行動。
不按學習計劃執行,很容易導致學習效率低下。一整天真正投入學習的時間其實并不多,都在開小差中度過,“學習一整天”徹底變為一種假象。
2、診斷處方
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考研的決心不夠強。
1.可以把手機壁紙換成跟考研相關,或者在一些醒目的地方貼些便簽,寫上鼓勵自己的話。
2. 加強考研背景色,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任何借口。
3.將學習計劃表落實在紙上,每執行完一項學習計劃,就打個勾,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學習只是感動自己
1、行為概覽
假裝在努力,盲目趕復習進度,書看了一大半,實際上概念跳過,公式沒記住,課后習題也不管,合上書以后根本不知道看了些什么。
自我感動式復習是考研路上最大的阻力,書看了多少頁,題刷了多少,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哪些知識是切切實實掌握到的。
2、診斷處方
1.及時對當天學習的內容進行“復盤”,最好用筆寫下來。這一天看了什么內容,復習結果與預期復習目標對比,實際和期望之前的差距,今天哪里做的不滿意,為什么,明天該如何改進,并根據思考結果調整第二天的學習計劃。
2.可以使用思維導圖,用pdf一鍵導出,落實在紙質上,學習步驟會更加明晰。
四、一看就會,一做就廢
1、行為概覽
題目看一眼覺得很簡單,不付諸實踐動筆實做。一看就會,一做就廢。無論什么時候,動筆是必不可少的,動筆能夠讓你加深印象,對答題步驟更加清晰。
如果懶得動筆,就缺少了其中的親自思考環節,知道題目怎么做不代表你能完完整整做出來。
2、診斷處方
唯一辦法就是,多動筆,多動腦。比如數學題,先自己動手寫,實在不會可以看答案,看完答案之后,再自己合上答案,在草稿紙上計算寫一遍,專業課論述題可以自己閉上眼睛,在心里默背一遍,看自己是不是真正的能理解,能背下來。
五、糾纏于呈現物的努力
1、行為概覽
記筆記一定要謄抄很久,認認真真整理,只為了一本精致的學習筆記。不過這件事情也因人而異,有的人把筆記做精致會更常翻閱,但很多人只是抱著美好的愿望,只收獲了一本精美的筆記,卻沒有收獲知識,最后白白浪費了時間。
2、診斷處方
丟棄形式主義的學習思路,把學習側重心從收獲可量化的筆記,轉化到收獲切實的知識上面。比如把收獲學習成功感的切入點,轉入實實在在能夠推動學習進程的事情上。比如做對多少道題,把多少知識點可以靈活運用到習題里面等等。擺脫形式主義的自我感動,沉下心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