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考研:非全日制研究生該如何選擇院校和專業?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解析
1、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相對于全日制研究生而言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半脫產式學習,也就是一邊工作一邊上課,上課時間一般安排在周末或者節假日,時間靈活不耽誤工作,是在職人員提升學歷的一種性價比較高的方式。
教育部明確規定統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學質量標準,使得非全教育質量有保障。
2、如何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報名時間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登錄研招網就可以報名,考試時間為每年的12月,復試在次年的3-4月份。
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通過全國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全國統考/考研),也就是全日制考研中的統考和復試,上線方式是擇優錄取,所以考試難度比較大。
在初試階段,不同專業類型考試科目有所不同。
管理類聯考專業,考試科目包含英語二和管理類聯考兩科,其中英語滿分100分,管理類聯考滿分200分。
其他專業,考試科目大多為四科,包含政治,滿分100分;外語,滿分100分;綜合科目,滿分150分;專業課,滿分150分。復試科目為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試卷由院校自主命題。
3、非全日制研究生能獲得什么證書?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在職研究生。在職研究生只有學位證,沒有畢業證。畢業證代表研究生學歷,學位證代表碩士學位,畢業證由學校頒發,學位證由教育部頒發。
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誕生,非全日制研究生雙證齊全,既有畢業證,也有學位證,雙證唯一區別為畢業證上的學習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樣。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標準,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二、如何選擇院校?
1、一個原則
讀研一定要堅持一個原則:超越過去。
意思就是考研院校層次要高于本專科院校。相信有很多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在求職時都會體會到與名校畢業生的差距,考研也是一個人生的轉折點,選擇超越自己、超越過去是必不可少的原則。
2、三個因素
●院校地理位置
1、 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來說不解決住宿、不調檔案,也基本不開設網絡班,這就意味著同學在周末的時候都必須去學校接受面授。
之前看到一個計算機非全的研究生分享的帖子:
讀的是蘇大的計算機非全,在上海一家國企IT部工作,一到周末就上海蘇州兩地跑,而且經常買不到票,周日晚上回家差不多9點,平常下班了還要回家看數學,學python,偶爾會有退學的念頭......
非全的同學必須要考慮學院與自己的交通距離,不要讓自己學習的激情都被每周幾小時的通勤時間給消磨掉。
2、據教育部統計:70%的研究生畢業后都選擇本地就業,考研院校選擇盡量堅持“在哪工作、在哪安家、就在哪讀研”的原則。
如果非要進行城市地區的轉換,那么一定要選擇比自己所在地區更發達的地區,比如從河南到北京。這種情況比較容易影響你院校專業排名的選擇,好的地方即使是比較次的學校錄取線都會比較高,考研難度相對增大。不過這樣的好處就是你能獲得更多就業機會,研究生本來就屬于高端人才,只有較大的城市才能消費得起高端人才,能給你提供更多機會。
如果覺得北上廣壓力太大,那你可以選擇在家鄉讀研,這是成本風險最小的一種方式。地區的轉換意味著交通、時間等成本的增加,且考試風險更大。在家鄉讀研,最起碼能減少一些交通時間成本。
如果你的家鄉是一個小城市,大學不好或者根本沒有大學,那就可以選擇離自己最近的考研熱點地區,臨近城市地區文化和生活習慣都比較相近,而且交通成本低,減少奔波。
●院校綜合排名
這個主要就是指上名校還是不上名校。建議是如果本專科院校是普通學校的同學最好還是選擇報考一個名校,但是由于非全是擇優錄取,報考有一定的風險,也不建議同學盲目報考。最重要的是理智、慎重、務實,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定,努力備考,爭取能上名校。實在不能上名校的同學也不必氣餒,選擇一所專業性強的院校依然是條好出路。
另外,院校教學質量也是一個重要考核標準,名師出高徒,選擇好的導師也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很多人考研時優先考慮的就是導師。
●院校競爭態勢
每年都很多考生都成了炮灰,原因之一就在于盲目報考。
有些自主劃線的高校招生自主權很大,因此必須詳細了解:第一是看高校的錄取分數線,是高于還是低于全國統一最低分數線。
第二是看所報考院系專業錄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數以及報錄比,了解其競爭程度,數據越往前幾年收集越好。多多對比,才能確定選擇哪個學校對自身有利。
三、如何選擇專業?
專業選擇無非兩個大方向:繼續深造本專科專業或轉行學習新專業知識,也就是跨考與不跨考。
1、哪些同學適合跨考?
對本專業不感興趣、不喜歡,想通過讀研改變專業和工作方向;對新事物有一定的接受力,不至于重新投入新行業卻一直手足無措;學習能力強且自律的同學。非全日制研究生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備考,需要周末節假日堅持上課,學習能力強和自律是必備條件。
2、哪些同學適合不跨考?熱愛本專業,希望繼續深造;對本專業知識掌握較好,能有一定的發展空間;需要研究生文憑加成,也沒時間學習新專業。
繼續深造本專科專業的同學沒什么好說的,既然確定了專業,那么就可以參考上面提到的“如何選擇院校”進行院校的選擇。
►四大梯隊專業擇校法
1、第一梯隊:名牌大學+優勢專業
范圍:多指985、211,其分數線絕大多數超越國家線,接受推免生能力大,但她們是牛導、科研項目的匯集地。
適用人群:基礎過硬,學習能力好,自律性好。
評論:難度系數最高,華山論劍,高手過招!
2、第二梯隊:特色院校+強勢專業
范圍:譬如財經類、政法類、紡織類院校等,雖綜合實力稍遜,但其強勢學科往往另名校側目,是專業型考生競相追逐的對象。
適用人群:學習基礎中上,欲在專業上有所造詣的同學,穩中求勝。
評論:行業認可度高,其畢業生求職障礙少,難度略低于第一梯隊。
3、第三梯隊:名牌大學+弱勢專業(新設專業)
范圍:985、211院校中的弱勢專業,牌子夠硬,但專業實力稍遜,比如語言類院校理工科專業;理工科院校的文科類專業。
適用人群:實力較好,對名校有偏愛的考生;考研投機黨。
評論:通過報考弱勢學科以降低難度;院校牌子夠硬,不愁就業;注重情報搜集,拼人品。
4、第四梯隊:一般院校+一般專業
范圍:設有碩士點的地方一般高校中的非強勢專業。
適用人群:只以考上為目標,只要保證能有研究生學歷即可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