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異地校區”
異地校區
一、異地校區的概況
異地校區是指和主校區同一個法人下的不同教學單元,是獨立的辦學機構。截止2021年5月底,全國共有71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在異地開設了校區或研究生院(包括已簽約項目),設立機構數達到108個。
高校異地辦學多以培養研究生為主。108個機構中,92個有碩士或博士培養項目,而進行本科教育的只有47個。這也和多數高校異地辦學的發展路徑相符:先成立研究院,接著過渡到研究生院,最后發展為有本科生教育的學區。
以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為例,最早落戶在此的是2007年成立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兩年后國際學院開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再到2012年,國際學院和招收本科生的中法學院一起組成人大的蘇州校區。
二、異地校區與主校區的區別
異地校區是指和主校區同一個法人下的不同教學單元,是獨立的辦學機構。因為歷史原因,國內許多名校都地處大城市的老城區,一方面一線城市名校林立,面臨著激烈的兄弟院校間競爭,另一方面老城區的空間配套、高地價均難以滿足其擴張的需求,加上部分地級市出于改善教育配套、引進人才的需求,于是部分名校選擇在本校所在行政區域之外設立單獨代碼招生的異地校區,在高考填報志愿時,異地校區和本校分別填報,平行志愿規則下,彼此不受任何影響。
異地校區相對于主校區來說錄取分數線會低一些,異地校區和主校區享受相近的教學師資,相同的公辦學費(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除外),相同的畢業證和學位證(異地校區文憑不注明“校區”),相同的保研和出國政策,以及基本相同的就業市場認可度(除個別極為專業的HR和專門從事高考志愿填報工作的人士外,較少有人能通過文憑中的專業來推斷所在校區)。
三、具有代表性的異地校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外合作大學開始進入家長們的視野,家長們對名校的中外合作也越來越感興趣。但是很多時候家長會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一些大學的分校區也在招收中外合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梳理下這些分校區的中外合作。
1、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直屬清華大學,是清華大學唯一異地辦學機構。
國際研究生院優先布局清華大學一流的工科學科并輔以創新管理,形成“6+1”個主題領域,包括:能源材料、信息科技、醫藥健康、海洋工程、未來人居、環境生態和創新管理。
該研究院下設有生命與健康學部、能源與環境學部等多個學院,涵蓋計算機、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二十個學科方向。
整體看來,國際研究院實力在清華大學屬于中等水平,招生分數比本校低,生源依然優質。
2、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是北京大學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創辦,是北京大學國內唯一異地辦學實體。
該研究院下設信息工程學院、匯豐商學院、國際法學院、新材料學院等七個學院。研究院師資力量卓越,大部分老師來自校本部,可以說在深圳研究院也能享受到同等師資待遇。另外深圳研究院頒發的是北京大學的畢業證。研究院大部分專業相比于本校要好考,不過有些專業實力強勁,難度甚至高過本校。
3、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
珠海校區是北京師范大學“一體兩翼”發展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與北京校本部同水平、同標準辦學。
珠海校區設有未來教育學院、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院、教育學部、體育與運動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漢語文化學院、地理科學學部、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等學院(學部),開設29個專業。
珠海校區的老師一般都是北師大本校的老師,校方承諾資源平等。另外一個優勢是珠海的研究生提供住宿,而北師大校本部部分研究生不提供住宿。
北師大將越來越多的專碩放在珠海校區,報考人數相比于本校少,分數線相對低。
4、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
東北大學佛山研究院在今年的2021考研中是第一次招生,報考的人一般,不是很多,考試也相對簡單一些。
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是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需求,將圍繞智能制造、機器人、工業互聯網等領域進行建設創新。
分校考研難度方面比本校容易,并且復試難度也相對較低。只要筆試沒問題,面試表現不是特別差,很容易上岸。
5、東北大學(秦皇島校區)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位于奧運協辦城市之一的秦皇島市,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批準成立,在東北大學統一規劃下,面向全國招生,相對獨立辦學的普通高等學校。
東北大學研究生院秦皇島分院共享東北大學全部博士和碩士學科點資源。培養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在內的各類高級專門人才。設有經濟學院、管理學院、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控制工程學院、外國語言文化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資源與材料學院、體育部和社會科學研究院。
6、浙江大學(舟山校區)
根據浙江大學—舟山市人民政府共建浙江大學舟山校區(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以海洋教學與科研為特色的浙江大學舟山校區(浙江大學海洋學院),依托舟山得天獨厚的海洋區位優勢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的有利時機,攜手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教基地和海洋人才高地。
浙江大學(舟山校區)為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所在地,設有工科試驗班(海洋)和海洋科學兩個海洋類的本科專業,學制安排為:大一、大二兩年在杭州的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即浙江大學本校就讀,大三、大四兩年前往舟山校區就讀。浙江大學(舟山校區)在一批提前批報考錄取,一旦錄取則不參與一段的招錄計劃,本科期間原則上不得轉專業。
浙江大學將負責海洋學院的運行與管理,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國際海洋科技發展設置學科專業,舟山市負責校園基本建設。它將與國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全面合作,并謀求與國外海洋研究機構在師資、技術上進行合作。
7、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是哈工大一校三區辦學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威海校區單獨設有2個一級學科和2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其中,船舶與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學是其重點建設學科,目前威海校區初步形成了與哈工大校本部交叉互補的學科體系。
下設有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軟件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語言文學學院、土木工程系、體育教學部和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
威海校區的考研難度最低,一些專業過了院線基本都能被錄取。哈工大不少校內調劑生都調往威海校區,所以一志愿報考哈威校區的,過復試線上岸概率較高。
8、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
深圳校區由哈工大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以全日制本科生與研究生教育為主、非全日制教育為輔。
學校碩士研究生涉及理、工、管、經4個學科門類,包括數學、力學、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等21個一級學科、11個二級學科以及5個專業碩士類別,其中工程類別涉及13個專業領域。
師資力量甚至不亞于本校部,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及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非全職教師甚至有2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9、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創建于2007年,是人民大學是面向國際、探索中外合作辦學和培養高端人才的實驗基地。設有金融學專業、國民經濟管理專業和法語這三個本科專業,均為中外合作辦學,學費為60000元/年。
下設有國際學院、中法學院和絲路學院。另設有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研究所、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蘇州國際金融研究院、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院、東亞音樂考古研究所、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南方基地等科研機構。
國際學院主要招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會計碩士、法律碩士、公共管理碩士、社會工作碩士、稅務碩士、金融碩士、知識產權法學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該校區屬于中外合辦項目,出國交流比較容易。目前報考人數較少,分數相對較低,但對應的是學費比較貴。以金融專碩為例,全日制金融專碩一學年學費為69000元。
10、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
本校與異地校區之間通常是兩種關系:一種是本校位于大城市,異地校區位于小城市;另一種是本校位于市區,異地校區位于郊縣。因此異地校區基本上純粹是因為地域上的相對劣勢而導致錄取分數低于本校。然而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卻是一個例外:電子科技大學本校位于成都西北郊的犀浦鎮,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則位于成都市中心的東二環,地域上占據了優勢,分數卻要略低。
作為和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齊名的“兩電一郵”,電子科技大學(985,其余兩所為211)在中國通訊和互聯網領域享有至高的實力和地位,有志于從事IT的中高分段考生應著重關注該校。